广东省自学考试专科报名电话2022已更新(分类/要点)

这里是氢商业开设的栏目“非普通读者”。我们将在每周抛出一个与亲密关系、职场、日常生活有关的话题,邀请读者分享他们的故事,为大家带来不同声音,期望发现生活和思考方式的更多可能。

虽然牛津字典今年的年度词汇是“摆烂模式”考生通过成人高考完成学业后,将获得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符合相关条件的,还可申请学士学位,毕业证教育部电子注册,学信网可查。现在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招聘广告上也会有学历的硬性规定。公司在招聘人才时,学历往往是他们的第一着眼点。学历不够,往往在招聘的第一关就会被淘汰掉。越是好的工作,对学历的要求越是严格。学历越高所拥有的就业机会越多,反之如果学历低,无形之中必然会丧失很多理想的工作机会。(“哥布林模式”,goblin mode),但活在东亚的年轻人们,很少有人敢真正地“烂”下去。而在“卷死对方就是胜利”的浪潮下,学历更是重灾区。

以2周后的研究生考试为例,腾讯新闻预计,今年的参与人数将首次突破500万大关。讽刺的是,这也意味着学历真的越来越不值钱了,相传现在,走在北京大街上,一块砖头能砸死3个清北生,5个“911”(985&211)硕博生。

而对学历含金量缩水体会最深的,往往是昔日被视为“精英”的群体——留学生。“一年能学到什么东西啊”“QS前50只要给钱就能上”……无论是学业还是求职上,关于留学生的歧视五花八门:

有的是专业,商科成为“垫底之王”,“去英国读商科结果发现全班都是中国人”并不罕见;还有是国家,澳洲和英国的硕士学位变成“水硕”代名词,社交平台上类似“有能力谁去英国留学啊,不就是借着读书的名义一年”的评论越来越多。

留学不值得了吗?

那为什么还有人选择工作几年以后去留学?他们不担心被“歧视”吗?“大龄留学”的他们,又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氢商业编辑部问了5位选择“逆社会时钟”,辞职出国留学的年轻人。

古力奶渣:“30岁的女性在中国职场上就死了”

2016年信息管理本科毕业,工作六年,27岁到美国修读数字传媒硕士

当我看到身边发生的一个又一个职场性别歧视事件时,我就知道,是时候去留学了。

我不是把留学当作一个自救的行为,而是想给自己更多的选择。2016年,我在南京大学读完信息管理本科以后,就出来工作了,先是在杭州,然后北京。

最开始的工作其实蛮顺利的,待遇不错,工作内容也喜欢,所以也从来没有想过留学或者读研,但随着30岁的临近,我听到的、看到的关于东亚女性30岁在职场上受挫的事情越来越多,就产生了继续深造的想法。

疫情是打破原先平稳生活的最后一击。我的前司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我的主要工作是做长视频内容推广,也就是给一些电视剧、综艺、电影做宣发。但疫情对我们这行影响太大了,“电影行业快死了”的唱衰声调到处都是,我们公司也没能逃过这场寒冬。

而就我自己来说,职业的天花板可以说“焊死在那了”,疫情三年,我的职级、待遇都在原地打转。可以说,我的留学目的很明确:换个更加宽容的环境,提升自己。

我在最初选择学校的时候也只考虑了一年制硕士,虽然我也拿到了新加坡2所Top校的offer,但综合考虑了花费、留学体验和工作机会以后,我最后来了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数字媒体(stem)专业,时长一年半。

一年半的时间也不长,因为在国内的这几年,真的给我带来很大的年龄焦虑。这一次选择从信息管理换到数字媒体,没错,完全换了一个赛道,要从头开始,但我更怕温水煮青蛙的生活。

如果我是在国内30岁才拿到硕士文凭,来自性别和年龄的歧视,想都不用想有多可怕,这也是我选择美国的原因之一,毕业以后有3年的工签,我肯定会努力留下来,因为当我选择在这个“非正常”年龄出国留学时,就几乎断掉了在国内工作的可能性。

我觉得这是自己选择27岁留学付出的最大的机会成本。这个过程中,男朋友在选择国家和学校也给了很多帮助,他马上也要来美国读博了。当然家人陪伴的重要性自不必说,不过我一直很独立,大学毕业以后就离开家乡了,这一次留学也是一切确定好才通知父母的,我可以承担自己的选择带来的结果,因为留学的钱几乎都是我过去6年攒的积蓄。

确实是一笔不少的钱,足够我在接下来的留学生活过得不错。不过,如果这笔钱不用来留学的话,我大概也不会买房买车,疫情下做这些投资并不明智,我可能还是会用来投资和提升自己。

南南:“你就听话点做个老师吧”

2018年经济学本科毕业,工作四年,26岁到加拿大修读计算机硕士

说起来可能很搞笑,现在我人到加拿大了,父母还不清楚我读了什么专业,具体在哪里读书。

当然他们也很诧异,我竟然要读研究生了,在过去五年中,即使一直在备考,我也从未开口跟他们提过。因为,和父母观念的不同,贯穿了我目前为止的所有人生。

他们不同意我留学,但是当我把什么都办好以后,他们同不同意,已经不重要了。父母希望我留在家乡的小镇上,靠着他们给我的找关系,在一个私立高中做历史老师,安安稳稳,然后早点结婚。

之前的我也很“听话”,毕竟“老人言”背后的血缘压制太强大了。于是,2014年,我按部就班地留在湖南省内读了个一本,选了看似就业前景广阔的经济专业,即使那时候我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但“女孩子不要跑那么远啦”。

但是我真的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啊。第一次“不听话”发生在刚刚毕业那会,我悄悄地签了上海一家台企,做采购,时间不长,就3个月。那段时间痛苦又快乐,因为我父母每一天,真的每一天都要给我打电话催我回家,有时候还要叫上亲戚们,把血缘压制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我实在搞不过“亲情”的力量,就辞了职,然后回家做一个听话的乖乖女——做老师。

也没有那么乖,因为我一直在备战考研,在父母不知道的情况下,为复旦新闻努力了5年,从学硕到专硕,在上海的那段时间,我去看了好几次复旦的光华楼,还有新院的红墙。我以为自己总会有实现梦想的一天,直到去年考完,我觉得实在太累了,当时还是高三班主任,所以萌生了出国留学的想法。

因为不想去华人很多的国家,所以选择了北欧和加拿大,最后定了加拿大。我算了下自己工作4年多攒的钱,大概30万,半工半读的话勉勉强强也能过去,当然这里少不了男朋友的支持,他现在在厦大读博,虽然贫穷,但是如果我有需要,他表示可以帮助我。

今年9月6日,是我“重启”人生的日子。辞去父母给的安稳工作,带着一口不太流利的英语,重新换一个专业,是我活到现在做过的最大胆的事情。关于新专业,这一次我选择了一直想学的计算机大类。

当然父母还是有很多担忧,一如之前我去上海时他们就提出的种种:女孩子年龄大了还不结婚、书读出来又有什么用、一个人在陌生的国家行不行……可是,如果再听话下去,我的人生也就是一眼望到头的小镇生活。

加拿大留学毕业以后有3年的工签,我肯定会努力留下来,就算不能,我也至少有3年的时间好好了解一下欧洲的人文风情,最差不过是最后再回来做一个高中历史老师。

小周:“温和转码中,留学即转行”

工作两年的文科生,预备明年赴欧洲学代码

上半年上海“静默”之后,我想“润”了。

我从大学到工作的轨迹算是“标准新闻人”吧,本科专业就是新闻,各种实习、经历也和媒体相关,2020年6月本科毕业之后,先后在两家媒体工作。因为各种原因,我不想再做记者了。

读书,算是“润”和转行的比较温和的渠道,或者说过渡吧。

基于这两方面考虑,我选定比英美更容易留下的欧洲,专业也倾向往“技术”走,更好就业。但是像我这样零基础的纯文科生,刚开始也不好太激进地转码,所以我选的专业是“数字人文”,相当于人文学科和计算机、数字技术的交叉领域。这个专业是搜“欧洲转码”这类信息的时候偶然看到的,深入了解了一下觉得挺喜欢,能学点技术,门槛又相对低一些。

因为申请的项目和地区都很明确,所以择校没那么纠结,我只申请了荷兰和比利时的两所大学。申请的过程也还算轻松,我时间点卡得挺好的,国庆后大家都还无心上班的那一周,我每天把稿子写完,大概下午五、六点就可以开始改文书了。而且需要准备的材料也比申请美国学校简单,两个学校都不需要推荐信。目前我已经拿到了荷兰的offer,在等比利时的结果。

我现在还在上班,准备明年年初辞职,然后出去玩一段时间,明年9月入学。

我自己积蓄不算多,在这两家媒体工作攒不下多少钱,加上还想出去旅游,估计留学花销还是得父母支持。留学欧洲算比较便宜的,荷兰教育比较产可以考教师资格证自考本科文凭代表的是本科学历,本科学历能在求职的过程中赢得很多机会。学校介绍深圳大学简称“深大”,位于中国经济特区广东省深圳市,是由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广东省主管、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文明校园、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地方高校UOOC联盟发起单位,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粤港澳高校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高校。深圳大学于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创办。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视特区大学建设。业化,一年生活费加学费可能20-30万元人民币,比利时学费只要几千欧,加上生活费大概一年10万元。

整个申请过程中,我并没有和父母商量过,我想等都确定了再直接通知他们。这方面我可能算“非典型留学生”吧,生涯规划这些一直都是自己决定,我妈希望我申请牛剑之类的名校,但我也没听。其实2019年临近本科毕业时,我就申请过去美国读新闻,也拿到了offer,当时父母也没怎么管,不过撞上了疫情,那次就没去成。我也没有恋爱,所以留学基本上是我能独立做决定的事情。

等读完硕士,能找到工作也可以直接工作试一下,或者如果找到了想继续深造的方向,读个二硕也可以,应该也会继续在欧洲读,毕竟成本比较低。不过,我现在主要担心的问题还是能不能顺利毕业,因为据了解到的信息,两所学校的学业压力都不小。

常发发:“我学会了关注自己的内心”

22岁毕业北漂,26岁赴英修读教育学硕士,目前正为留在当地找工作

我一直是个挺有闯劲儿的人,2017年还在读大四的时候,就一个人从西安到北京实习,开始了四年的北漂生活。

留学算是我的一个梦想,其次我本科学校是一所“双非二本”,而身边有不少“海归硕士”,学历带来的压力还挺大的,刚好当时的工资又让出国留学变得可行,我没有太纠结就决定了。

2019年3月我就找好了很靠谱的中介,他们为我的申请帮了大忙,同时我心态上也是把“读”摆在第一位,不太执着于“名校”,没有太费功夫就拿到了2020年秋季入学的offer,同事都不知道,但是撞上了疫情,我推迟到2021年入学。

唯一一次犹豫要不要走,是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年初,工作状态不错,职位也有很大的晋升可能,但纠自学考试设置的考试科目一般情况下是有12-16门左右,而想要拿到自考毕业证是需要把这些科目全部通过之后才能够申请的。因此自学考试多久拿毕业证书需要考生自己来决定。说实话,对于学历较低的朋友来说,通过自考拿本科学历,意味着能有更高的收入,找到更体面的工作,获得的社会资源更多,未来的路会更广阔,所以自考本科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哪怕自考本科学历是非全日制的,但在成人教育学历里,自考本科也是社会认可度比较高的学历,因自考本科考试比较难,且要考11-18门科目,需一门一门考完才能申请毕业,因此很多自考生在报名后,都会报个自考助学班,跟着老师备考,接受系统性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考通过率。 结之后我还是选择出国,因为出去之后的可能性肯定会大过维持现状的可能性——而且工作后来也发生了变动,公司业务调整,我为了报直属leader的知遇之恩,拒绝了待遇更好的岗位,没过多久leader被架空,我又很反感新leader,也就在临近出国之际顺理成章离职了。

还很重要的一点是,我知道自己不想过什么样的生活。离开北京的时候,我就想好了不再回去,因为我肉眼可见我的未来,哪怕我发展得非常好,我在公司做到管理层,我的年薪跟房价仍然是不匹配的。如果将来要回国,我也会选择节奏慢一点的,能让我有归属感的城市,不想再漂来漂去了。

不过虽然自己有积蓄,也说不上多宽裕,这次出来的保证金里有一部分是用工资卡贷的款。之前也是因为费用的问题,没把留学正式提上日程,后来工资比较高了,才跟家里沟通,家人也支持,这是给了我底气的。其实我爸身边很多朋友想法都很父权,觉得女孩子要养在跟前,或者年龄到了好结婚了,但是我爸就说:“那也得她走出去看过了其他的生活,再选择。”

决定去英国也是看中了高性价比,因为那里学制只有一年,花30-35万是可以读完硕士的,而且觉得就算选错了,一年时间也不算太大损失。另外,英国各方面和国内差异比较大,我恰恰希望能体会不同的文化。这次我给自己定的目标也是在英国待够3年,再判断自己适不适合。

26岁,我带着自己的全副身家出国留学了。留学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经历,但对我来说是人生的一次转折,一个新的开始。

难度相对高于其它几种,因此从社会认可度来说,自考是含金量最高的形式,然而在实际用途上,自考和其它类型的成人教育形式是一样的!对于在职的人员来说,自考本科学历还是非常有用的,可以帮助考生们实现职称的评定,职位的提升,以及相关的职业资格证的报考,甚至是进一步考研深造。可以说,自考本科学历和普通本科学历一样,也能帮助考生们实现以上的目标,学历的含金量还是比较高的。

出国这一年,我觉得最大的变化还是思想被拓宽了,思维被打开了,你会不全是你原本以为的生活应该有的样子,好像本来也不一定就是那样。换句话说,我开始反思我需要什么,而不是这个社会希望我需要什么,家人希望我需要什么,我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

除了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也变了。其实我在英国相当于“消费降 级”了,因为外卖、淘宝那些零零碎碎的消费基本上没有了,娱乐的话,我上次去看Ed Shreen的演唱会,看台票也只要50磅。我做过几次兼职,基本可以满足生活花费。这边对旧物的回收利用也挺触动我的,我最近还买了个二手圣诞树。

对于辞职留学这件事,我是不后悔的,我觉得非常值。30万在北京,首付都不够,但用作提升自我的投资,用作往外走往外闯的资本,我觉得还是好的。

张明治:“以后再去,代价更大”

2017年法学本科毕业,工作两年,23岁到英国修读法学硕士

工作年限对律师来说非常重要,你问我中断职业生涯去留学会不会觉得亏?其实恰恰是因为年限重要,我才趁着自己还有进修的念头赶快去,不然等工作了三年、五年,稳定下来了再暂停,代价会更大。

那又为什么非要读硕士呢?

一来,我一直都想读硕士,但是本科毕业之后,虽然已经过了司考,许多单位提拔干部、竞选领导基本条件都是本科以上学历。即使自己完全可以胜任,但要是学历不够,你还是没有竞选资格,就只能看着机会与自己失之交臂。而作为高含金量的自考学历,无疑就是你的最佳选择了。自考科目一般在11-16门左右。凡是能坚持学习下来,都是从散漫到自律,逐渐训练约束自己的。参加自考的同学,多数都是在职学习。在自考的过程中,既要权衡工作,又要保证学习时间。但对于未来还是有迷茫,“要不要做点别的”“要考公吗”,会想这些问题,所以选择了先工作一段时间。

二来,和留学前相比,无论是公司,还是收入,还是学习机会,现在的工作有比较大的提升。当然,这也是综合影响,我有两年工作经验,加硕士学历,能找到的工作肯定和本科毕业时不同。

读完硕士回国后,我找工作走的是校招,会觉得更有自信了,因为又有应届生身份,又有工作经验。特别是我们这个行业,有没师证差别很大,我和别的应届生比,帮律所省掉了一年多的培训成本,可以直接干活儿。HR也没怎么问过辞职去留学的事,可能因为在这个行业,大家都比较理解修读硕士学历的重要性,甚至是必要性,毕竟身边几乎都是硕士。

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

现在回看,留学还是挺开心的、挺值得,可能是因为我一直把它看作“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没有抱太大期望或下太大“赌注”,做决定的过程没有很纠结,对结果也都能接受。

真让我纠结过的,其实是择校。

因为比同届晚一、两年出去,我有一个“后发优势”,他们留学的真实体验我都做了“背调”,包括能不能跟老师有深入的交流、授课质量、学习环境等,我觉得这些比学校排名更重要——但是社会不这么觉得。尤其我自己属意的学校排名不是很高,同时又拿到了排名更高的学校的offer,要不要舍弃名校,去别人没听过的学校?我纠结过,但最后还是坚持了自己的价值排序,选择了环境很好、适合学习,并且是《哈利·波特》目前自考开设的专业整体来说,管理类专业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如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商务管理、金融管理、工商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等等!有的管理类自考本科一年可以考完必考科目,如人力、商务管理等!严格来说,自考主考院校都是一样的,然而在实际报名时,有的考生会问这个问题,学校名气我们一般以统招全日制学校名气为主,目前本土深圳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都是不错的选择。拍摄地的杜伦大学。

我们当时每堂课十来二十人,可以和老师有比较深入的交流。班上有各个地区各个种族的同学,像我这样辞职去留学的人不少,也有三、四十岁的,在国外,大家对这种情况比较习以为常,老师同学都不觉得四十岁去读书有什么特别的。

我短暂考虑过留在英国工作,但语言始终是一座大山,作为一个外国人要用非母语在行业里做到优秀非常难,再有是种族歧视确实存在,而且这种歧视会渗透在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的接触中,所以如果留在英国工作,肯定会有一个隐形的天花板在那儿。

虽然觉得留学很值,但是放个“马后炮”,如果能重来,我觉得本科毕业直接读硕士是更佳的选择。

对于辞职去留学这件事,我个人认为,不要耗费太多东西去实现这个目标,尽量经济没那么紧张的时候去,心态会好很多,能更纯粹地学习,特别是现在去英美留学费用越来越高,没个五六十万下不来,你说一个年轻人如果毕业几年能攒下这么多钱——那是可以考虑再赚几年。如果要为了这个借钱,得先想清楚自己能不能承担这个代价。

你想去留学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氢商业”(ID:Qingshangye666),作者:氢商业编辑部,36氪经授权发布。


自考本科无学历
返回列表
上一篇:东莞市自考本科怎么报名2022已更新(分类/要点)
下一篇:广东省自考初中2022已更新(分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