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布的11月金融数据,居民部门出现“不理财、不贷款、不消费”三个不理想信号。
其中三个重点,需要认真解读一下,也对未来做好心理预期。
第一、M2和社融数据的背离
11月,广义货币(M2)余额264.7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创下六年多来的最高纪录。
而11月份社融增量为1.9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6109亿元,低于市场预期的2.17万亿元;社融存量增速为10.0%,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创下年内新低,反映出实体有效融资需求不足问题亟待缓解。
M2是金融机构对社会的流动性供给,涉融是社会的流动性的接收,也就是说,流动性的供给和需求出现了背离。
水流出来了,没有人接,这种背离实际上贯穿着放开前后的经济生态。
第二、居民存款和贷款的背离
1-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4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1万亿元。而居民部门贷款增加2627亿元,同比少增4710亿元,怎么回事呢?
主要是因为11月份以来债市调整,银行理财大面积破净,有买理财的应该深有感受,现在很多人赎回理财产品,重新存回定期,居民存款增加。
另一方面,居民的购房需求比预期更加清淡,11月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3718亿,人们拒绝加杠杆,热衷去杠杆。
老百姓的钱就只有这么多,储蓄增加了,投资和消费就会减少,现在大众宁愿吃很少的利息,也不愿意冒险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多存钱少借钱的现象,往往发生在利率上行期,而现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人们依然减少借贷并加大储蓄。
这或许反映出当下居民对未来预期的悲观的真实写照。
第三、居民存款和企业存款的背离
1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95万亿元,同比多增1.81万亿元。其中,居民存款大幅多增了1.51万亿元,而企业存款同比少增7457亿。
但要想在职场走得更远、爬得更高,学历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块垫脚石!目前成人高考高中起点的考试科目和普通高考科目相接近,比较方便高中毕业生参加成人高考考试。考生考试结束后,考试成绩达到分数线,将取得入学资格,随便就可以开始成人高考教育学习了。成考日常的学习不需要定时定点地参与线下教学,可以根据自己工作的业余时间安排选择班级参加上课,自由度高。成人高考的毕业学历是国家承认的。
10月11月居民存款连续两个月同比多增,而企业存款则连续两个月同比少增。
其背后逻辑在于,企业存款向居民存款的转移主要通过工资发放的方式,而居民存款向企业存款的转移主要通过消费的方式。
企业发工资是固定发生行为,而居民消费则是非必然发生行为。
因此当居民存款大幅多增而企业存款同比少增时,预示着企业把资金以工资的形式发给居民之后,居民不进行消费而是进行储蓄,资金进而被冻结在了个人账户上。
从历史经验看,就代表着经济的复苏不太强。
11月的金融数据稍显沉重,12月的重大转向鼓舞人心
防疫三年,对企业和居民影响的不仅仅是收入和利润的下滑,还有对未来发展信心的挫伤。
海关总署发布的信息显示:2022年11月份,我国商品出口金额接近2.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率放缓至0.9%;进口商品金额为16052.4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1%。
虽然疫情防控出现了大转向,学历一直都是求职就业的敲门砖,特别是在整个就业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有一个本科学历还是非常重要的。好一点的单位,优质岗位都会有相应的学历要求,对低学历的同学非常的不友好。所谓高学历是好工作的敲门砖,既然你有打算提升自己的学历,那本科一定不会成为你的终点。如果是专科学历想考研,是不能直接考研的,需要以同等学力报考,首先要毕业两年,其次会有四六级或者一些论文发表要求。但11月份外部需求愈加低迷,明年稳增长的压力依然明显,放眼未来一到两个季度,基本面的复苏过程充满着不确定性。
期待之后的数据,会慢慢好转,或许可以理解为,当前是黎明前的黑暗,天亮已经不远了。
自学考试专科报考 自考专升本有哪些专业